今天是:
中文版 | ENGLISH

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鹰担当的青春篇章

您当前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聚焦 - 团学要闻 - 正文

宁工人“浙”样追“锋”


【发布时间:2025-03-07 校团委】


校园新闻网讯  惊蛰至,春雷动,青春当属志愿红。今天是传统24节气的惊蛰,也是全国第62个学雷锋纪念日。半个多世纪以来,雷锋精神历久弥新,这种精神把成千上万素不相识的人连接到了一起。在宁工,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将目光投向校园内外,西部支教、救助晕倒老人、传播科学知识……每一个需要帮助的角落,都有他们忙碌的身影。他们秉持着同样的信念,奉献他人,燃烧自己。

新时代“浙青年·学雷锋”主题活动开展期间,校团委在三校区大力开展“学雷锋、争当先锋”主题团日活动,寻访身边的“雷锋式”青年典型,积极组织开展优秀志愿者访谈、宣讲等活动,生动讲好新时代雷锋故事,让“学习雷锋好榜样”成为每一位宁工青年的自觉行动。在校园内,随处可见一群身着“学雷锋志愿服务”马甲的宁工学子忙碌的身影,他们把公共自行车擦净摆齐,随手捡拾路边垃圾,给人以美的享受。图书馆内,图书志愿整理员正在认真工作,把书籍码放整齐,方便师生借阅……

在服务好校内师生外,宁工师生还把志愿服务的触角延伸到更远的地方。学校立足实践育人特色,开展为老服务、关爱少年儿童、阳光助残、文化传播、生态环保等40余项校内外志愿服务,参与志愿者1800余人,引导青年学子在志愿服务中了解社会、服务社会,让学雷锋在青年学子中蔚然成风。

作家史铁生曾说过,“一个人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可以拓展它的宽度”。这句话放在中国好人、我校退休教师忻元华身上,再贴切不过。尽管已近耄耋之年,但他身上总有一股“不服老”的劲。退休多年的他一直活跃在推广科普实验的支教一线。直到现在,他和妻子滕崇每年仍有两个月的时间在支教。自2015年以来,忻元华的支教足迹遍布江西、广西、甘肃、湖南、四川等7省区的43所山区学校,他用一个个科普实验在广袤乡村种下了科技兴国的种子。同时,在他的影响下,支教路上也有了更多的同行者。微光汇聚成星河,一个人的力量有限,一群人的力量无限。“只要身体允许,我们会一直坚持下去。”忻元华说。

微光汇聚成星河,一个人的力量有限,一群人的力量无限。在忻元华的影响下,支教路上也有了更多的同行者。就这样,一个平均年龄64岁的“忻元华”银龄教师支教团正式亮相,团队中的成员大多是有着丰富教学经验的退休教师。他们在本该享受天伦之乐的年纪,却选择重回讲台,发挥余热。去年年底,这个银龄教师支教团还获得了“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忻元华还代表团队赴京接受表彰。

在忻元华老师的感召下,学校志愿服务氛围愈发浓厚。“忻元华科普支教团”在忻老的指导下成立,团队成员积极参与科普公益活动,足迹遍布宁波中小学和大凉山美姑县,通过科学实验播种“科学种子”,让5000多来自宁波和美姑县的中小学生近距离感受科学的魅力。

机器人学院利用独特优势,让“机器人”也加入志愿队伍。“你好,机器人!”人工智能科普团通过各种富有创意的教育项目和多样化的活动形式,从校园讲座到社区科普服务,从实物展示到现场演示,从编程体验到知识竞赛,将机器人与人工智能的最新发展与应用生动呈现给中小幼学生及公众,受益面近7500人次。同时,机器人学院师生还通过教授编程、AI工具使用、3D打印操作等课程,帮助自闭症儿童与外界建立沟通的桥梁,为他们的成长之路注入更多可能。

去年暑假,外国语学院薛飞扬、于泽卉、向阳三位同学在结束红梅社区的暑期公益课堂,前往绿梅社区途中,与社区合力救助晕倒老人的事迹感动全网,得到了央视新闻、人民日报客户端及视频号、潮新闻客户端、教育之江、宁波发布等十余家权威媒体的关注,收获广大网友点赞。在他们的带动下,越来越多宁工学子像三位同学一样,在社会服务中运用自身所学,帮助他人,快乐自己,用行动诠释“志愿服务”。

经济与管理学院“青心寻红”调研实践团致力于与宁波市海曙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合作,走访分布在宁波市内各个小区的烈士家属。目前调研团的足迹已踏访过4个烈士陵园,包括大榭烈士陵园、龙华烈士陵园、鄞州四明山革命烈士陵园、解放—江山岛陵园。去年清明前夕,团队携手“我为烈士来寻亲”公益项目发起人孙嘉怿团队,赴烈士陵园为英烈墓碑描红。寒暑假期间,该团持续开展志愿活动,实地走访慰问近百户烈士(含因公牺牲)家庭。怀揣对烈士的崇高敬意,细致整理并收集相关的烈士资料和动人故事,将其精心编纂成故事集,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弘扬红色文化,铭记英雄事迹。

前湾校区也处处涌动着学雷锋的热潮,凌晨五点的爱心粥屋,志愿者把一碗碗热气腾腾的“爱心粥”送到环卫工人手上;在杭州湾医院看病的患者当遇到不会操作挂号机的难题,志愿者耐心帮忙解答,快速办理,让患者暖心又舒心;与前湾新区陆中湾街道志愿者共同组成“美丽新街道清爽志愿服务队”……去年以来,前湾校区各学院机汽学院和新能源学院团委共开展400余场志愿服务活动,志愿参与人次达4300余人次,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达5200余小时,志愿者们用实际行动传递雷锋精神,彰显了青年责任与担当,为前湾新区地方发展贡献了前湾青年志愿力量。

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是我校人才培养重要环节,也是引导广大学子深刻领会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学习雷锋躬身实践岗位建功的实干担当精神的重要一环。在暑期志愿服务中,“民族团结实践团”让人记忆深刻。团队组织了数十名来自藏区的同学们,他们来自不同学院,从宁波机场出发前往西藏各地。返乡学子用脚丈量大地,积极投入到思政的社会大课堂,当好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践行者。他们像是石榴籽,将甬藏各民族人民紧紧抱在一起;又像是蒲公英,把民族团结的种子播向祖国大地。

英雄的故事历久弥新,精神的力量超越时空。宁工学子在实践中牢记青春使命,勇于挺膺担当,怀揣着满腔热情与深切期盼,在实践中锤炼,在社会服务中科学运用自身所学帮助他人,快乐自己,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上一条:校长邵千钧与“挑战杯”国赛竞赛获奖师生代表座谈

下一条:科创筑梦 挑战未来丨浙江共青团服务大学生科技创新主题展示交流活动在我校举办



【关闭本页】


中国共青团 | 省共青团 | 市共青团 | 宁波工程学院 | 中国青年网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联系地址

0574-87616081

nbgcxyxtw@163.com

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风华路201号


COPYRIGHT © 2024 共青团宁波工程学院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