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在,那么我便还是生。
这句话,从科学的角度上来讲,是完全错误的。只有脑死亡才是评定人是否死亡的根本依据。小说中的江湖人士时常用探鼻息来得知是否要再补上几刀,心慈手软地没有碎尸万段,刀下莫名其妙地就留了人。所以恩恩怨怨—
—便是我杀了你的全家你又杀了我的全家,而全家中往往都是没有包括那个幸运儿的,他们是冤魂中未知的定数,推动了情节向更深更黑更阴暗处发展。没有斩草除根便是一个溅血三尺的问题,这个问题正是我要说的人的存活问题。
但是这个问题看起来似乎不是人作为个体那么简单,因为没有人可以脱离整个社会群体而单独存在。但是此处我暂不论述社会人,解除了这种复杂的社会联系之后,就先从人的存活这个概念讲起。
人的存活,从大体上分为肉体与精神两种。由肉体存活这一方面延伸,又可分为物质导致的肉体存活和精神维系的肉体存活。物质导致的肉体存活是浅显的,也是最容易明白的,就是我们平常呼吸的空气,吃的食物等,这些东西提供给我们身体机理最基础能量,使我们的心跳脉搏得以延续。精神是泛泛的,俗话说“知识是精神的粮食。”虽然多少带着一些理想主义色彩,但是精神确实比我们想象之中要强大得多。再比如说“望梅止渴“、”画饼充饥“,这些成语中所舒缓的饥饿感不是单纯的饱腹感,而是外界刺激影响大脑神经中枢中产生的一种自我蛊惑。无论如何,凭借着某些意念,人变得前所未有的坚强,在短暂的时间内突破理论极限,支撑起肉体中细胞的运转,使精神能够维系肉体的存活。
精神方面的存活,也许更好理解。即一个人虽然肉体消亡,但是他的思想活动仍存在于这个物质构成的世界。例如不可计数的中华先驱者,他们不仅仅只是一个符号,而且存在于我们潜意识中,即潜藏在我们的意识之中。他们无可避免的从肉体存活中过度,也无可避免脱离这种肉体存活,最后或是被时代中一些必然的因素干扰,含恨而死,或是以头抢地大呼:“悲哉!”继而用生命的休止换取心灵的一片净土,承受着生命之轻。
以上也同样阐述了最基础的人的存活维系,即肉体维系与精神维系。但是,我所要分析的是精神维系。
我认为从一定程度上讲,遗憾是人的存活维系。正是因为遗憾,才促使生命中产生了一个需要填补的圈。人的价值都在这之中体现。